通过示范项目经验总结,到2018-2020年逐步实现太阳能热发电规模化发展。
任何行业都不可能总是依靠补贴,风电、光伏都必须适应市场的发展。同时,光伏制造企业在今年也实现了翻身,大多数的企业赢利情况明显好转,前十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都超过了15%。
未来,有关部门应对一些已经出台的政策要有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落实。对于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孟宪淦:政府其实已经发出向市场化方向转变的信号。电站建设应选取合格产品,设备制造企业也应加大投入,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中国电力报:这一年中,光伏制造企业展露出了强劲的复苏态势,在您看来,哪些企业可以称之为今年的风云企业?孟宪淦:如果单从业绩来看,天合光能、阿特斯都是今年非常突出的企业,他们的领导人高纪凡、瞿晓铧也都是以稳健而著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了。
因为质量问题,导致电站设备衰减率加快、发电量降低,进而导致企业收入下降,成本回收期延长您认为,当前行业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和重视?孟宪淦:目前来看,整个行业的发展中主要面临的是弃风弃光、补贴拖欠和电站质量等问题。在光热鼻祖LUZ公司破产后,其光热技术及资产于1992年被以色列太阳能热电站建造商Solel接盘。
一位不愿署名的太阳能企业高管对《能源》记者评论道,从技术路线上来讲,光热发电根本没有任何优势。目前全球光热技术供应商屈指可数。既然如今光伏技术已经可以达到直接转化太阳能,则不需要过渡。因该项目涉及金额巨大、涉及企业多、工程集成难度大而拖缓。
若计算起发电成本,目前,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下降至0.7元/度左右,未来还有非常大的下降空间,然而光热发电成本约为0.9元/度左右,技术路线不成熟,未来发电成本下降还有很大难度。9月30日,《国家能源局关于组织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爆多年沉积的光热产业。
作为在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中广核系统集成工程难度大、压力重。据光热集热管相关研究人员透露,虽然目前真空玻璃的集热管制造技术不成问题,但使用的导热油一吨动辄三四万元,价格昂贵。光热投资过于昂贵,即使用热熔盐替代,光热成本已经大幅下降,但同等规模下光热投资也比光伏投资额高出近一倍。在这一时段前后倒闭或退出太阳能热电的还有曾在美国光热市场风光无限的德国SolarMillennium。
2015年7月30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新能源处处长董秀芬等领导现场考察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目前,心焦的光热业内人士最关心的无非是电价问题。可见中广核力图求稳之心。这类地区一般水源相对匮乏,冷却技术突破难度大,降本难度更大,另外,反射镜、集热管等硬性成本降低空间小,种种因素极大限制了光热的发展规模。
2013年12月2日,亚洲开发银行执董会以简化程序批准了中广核青海德令哈太阳能热发电项目。但遗憾的是,其传热储热系统EPC在6月17日首次开标后,未能满足采购需求而重新招标。
第一,光热发电的基础原理,是把太阳能发电与传统能源发电技术相结合,因此只能是个过渡产物。▼技术瓶颈与发展前景与光伏发电等相比,光热发电技术避免了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主要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并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达到发电目的,可降低成本,前景被广泛看好。
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50兆瓦光热项目的选址、可研已经完成,正在开展土地预审、核准等工作,预计8月份开工建设。因此,在国外有示范项目的供应商和EPC商更有竞标优势。整个光热产业的未来道路还需要从长计议。天瑞星光热技术有限公司一位员工对《能源》记者说。沉寂多年的光热发电产业再度被引爆,但回顾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电站项目的艰难路程,可见光热产业不论是从投资角度、还是技术路线上,都值得商榷。僧多粥少,虽然上报近百个项目,但最终只会筛选出约1GW的示范项目。
投标人至少在提交标书截至日期之前的过去八年间有槽式光热电站的承包、分包商或管理承包商经验,且电站最低装机容量为50MWe,并且上述项目至少已成功运行2年以上。其次,光热发电成本下降空间小。
光热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没有大型示范项目支撑,各方面经验都欠缺。之前没有一点消息,后来大概一个月时间,一窝蜂的项目都要上(申报)。
青海省德令哈地广人稀,是我国几大无人区之一,许多太阳能企业瞄准了这块金色的土地,意图把金色的太阳能转换成更有应用价值的能源。若是在前端建设电站期间就将消耗如此高能耗、高投资,未来发电的效率能否赶得上已经消耗掉的资源?这笔糊涂账算下来,光伏争议已经很多,比光伏投资更大、发电成本更高的光热能否还算得上是清洁能源?更不用说光热必须面临我国所有新能源产业发展都要面对的问题:电网消纳能力不足、外送通道欠缺、土地协调困难、补贴能否落地等等。
我们在申报项目的同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大家都在猜测是怎么一会儿事儿。在此之前长达半年时间里,西门子一再试图抛售Solel资产而未能成功脱手。作为中国发改委第一批批复的四大光热发电项目之一,以及原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电站项目(由于该项目仍是首个由场平施工方正式进厂进行场平施工的商业化光热项目),该项目能否成功商业化运行,成为我国光热产业发展一道必过的门槛。民生金融租赁风控部门一位研究员对《能源》记者提出自己的隐忧。
在此之前,该项目只是获得亚行贷款支持承诺。▼难产的德令哈项目谈及光热产业,就不得不说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电站项目中广核德令哈项目。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德令哈50MW光热发电项目,总投资25亿人民币。今年上半年6月,中广核正式发布德令哈50MW槽式光热发光项目光场EPC招标、以及传热储热系统EPC招标。
被青海省科技厅列入123科技支撑工程项目。此外,太阳岛EPC招标、光场EPC招标均有所延迟。
原计划应于2012年8月动工,2014年10月完工的德令哈光热发电项目,终于在2014年7月1日正式动工,预计到2016年9月实现商业化运行。对此,他的解释是一些国有企业对于光热项目的研究开展较早、顾虑也比较多。根据《通知》对示范项目的要求(拟申报项目的单机容量不低于50MW),业内人士估算最终仅会留下不超过20个示范项目。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建成实验示范性太阳能光热发电站(系统)6座,装机规模约13.8兆瓦。
彼时作为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韩庆浩,经常在大型太阳能产业会议上为光热发声,呼吁上网电价政策落地。公开报道曾提到,未来这几家西班牙光热公司主要发展市场将转向新兴国家。
采用槽式热发电技术,不但是中广核太阳能,也是我国首个商业化槽式光热发电项目。大家都在等中广核的德令哈50MW光热项目落地,或者电价正式出台。
与热火朝天的民营企业比较起来,国企显得热情缺缺。2012-2014年,全球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容量全球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容量61%、34%、33%,实则增速呈现下降趋势。
本文由飞鹰走马网我国首条跨省际城轨工程首片箱梁成功架设飞鹰走马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李长进董事长检查股份公司施工总承包的郑州地铁2号线”